米醋釀製的主要程序

醋的釀製過程分為三個主要階段:糖化、酒精醱酵、醋酸醱酵。

以2公斤白米的小量製作為例,可獲得約10公升左右醋液,製作過程如下:

1.蒸飯
把2公斤白米淘洗乾淨後,加入2公升清水,浸泡1小時後蒸熟;蒸好的飯應該比平常吃的稍微硬一點。

2.接種酒麴
將飯打鬆放涼,大量時則可以用酒精先消毒桌面,再把飯攤在桌上放涼。冷卻到室溫後,均勻灑上酒麴;酒麴用量依酒麴提供者的建議量使用,一般約為1公斤米使用5到10公克。
把飯和酒麴拌勻後,以鬆散的狀態堆置在乾淨的大鍋子或桶子中,厚度不宜超過10公分;鍋緣的米飯可以堆得較高一點,並在中央處挖一個凹洞,以增加表面積並促進散熱與通氣。
上面覆蓋上一層蚊蠅不能通過的布,例如紗布,再放在24~28°C左右的陰涼處培養,不宜受日光直射。


米飯煮熟後打鬆放涼(左)
撒上酒麴拌勻並覆蓋可透氣的布培養(右)

3.培麴(糖化)
米麴需培養2到3天,目的是讓米飯中的澱粉糖化。在培養過程中,麴菌大量生長,分泌澱粉酶將米飯中的澱粉分解為小分子糖類,提供下一階段酵母菌生長使用。
接種酒麴後約1天到1天半,仔細觀察會看到飯上長出白色的毛狀菌絲,甚至開始長出灰黑色的孢子;或是菌絲逐漸變成淡黃色,這時米麴的溫度應該開始上升。
若摸上去感覺溫熱,就需要翻麴冷卻。翻麴就是用手或筷子等工具把結塊的麴打散,再重新鋪好並維持鬆散的狀態。培養到翻麴時打破的飯粒中間為潮濕狀,或是米飯開始出水即可停止。此時,米飯中的澱粉已經被麴菌的酵素分解成為糖分,嘗起來具有甜味。


培養2到3天後,米飯上覆蓋麴菌菌絲

4.酒精醱酵
糖化完畢後,一次加入6公升,或分為2天每天加入3公升的自來水或山泉水,溶解出米中的糖分,以利酵母菌接著進行酒精醱酵。台灣市售的米麴大部分都已經加入酵母菌,所以加水後不用特別再接菌。


加水攪散,開始酒精醱酵

酒精醱酵約需10到14天,酵母菌生長時,同時會產生二氧化碳,所以最初一週米飯會浮在上面,醱酵液表面並可看見二氧化碳氣泡釋出。加水後每天攪拌一次,加蓋但不要密封,培養10到12天,全部米飯顆粒下沉且泡泡完全消失。
1公斤米含有0.8公斤澱粉,可以得到大約400公克酒精,因此1公斤的原料米在加入3倍水後,含蒸飯時加入的1公斤水,可得到酒精度約10度的酒水。


酒精醱酵開始的前半段飯粒浮在液面上(左)
酒精醱酵後期飯粒下沉,液面澄清化,表示酒精醱酵即將完成(右)

5.醋酸醱酵
酒精醱酵完成後,再加入一倍水(6公升)將酒水稀釋到約5度,並接入醋酸種菌。1公克酒精理論上可以產出1.3公克醋酸。釀造醋的國家標準為醋酸濃度 4.5%以上,所以釀醋的原料酒水酒精濃度應至少為4度,而酒精濃度高於8%會抑制醋酸菌生長,因此酒精醱酵完的酒水在釀醋前務必進行適當稀釋以免抑制醋 酸菌生長。
接入酒水體積約1%的醋酸菌種菌,並放置於陰涼處。醋酸菌醱酵需要氧氣,容器應加蓋但不密封,視環境溫度與醋酸菌活性而定,培養2週到1個月,至酸度達到預定值或醋液表面的白色醋酸菌膜下沉為止。


生長良好醋液表面的菌膜

6.過濾取醋,裝甕熟成
將醋液過濾除去菌體及殘餘的飯粒後,進行簡單的加熱殺菌(例如60°C保持10分鐘),裝入甕中密封進行熟成。熟成可使殘存的酒精與醋酸進行酯化反應,產生香味物質。經過適當的熟成之後,可消除醋液的尖銳感,增進品嘗時的圓潤感與風味。

  「感覺好像很複雜耶…」看了米醋製作的步驟,Mi爸面有難色地說,一旁的Mi媽則是不忘繼續製醋的步驟說:「其實不會,只要把握特定的關鍵,操作時注意一些小技巧,自己釀醋可是一點都不難喔!」那麼,自己在家釀醋,需要注意什麼呢?


釀製過程小訣竅

1.注意污染的預防
釀造過程中所有的容器都應該預先洗淨晾乾再使用。古法建議製作前先將洗淨的容器倒扣於火堆旁烘乾,用意即在對容器進行殺菌。一般來說,將容器洗淨並晾乾應已足夠,但如果發現污染嚴重,可把容器蒸過再使用,或利用70%酒精消毒提高殺菌效果。操作者的手及攪拌用的工具也應該洗淨維持清潔。

2.釀造環境的選擇與控制
製麴、酒精醱酵與醋酸醱酵均應避免高溫,最適當的溫度在20~30°C之間,約為台灣的春天或秋天。高於30°C後,溫度愈高菌的活性愈低,會導致醱酵程序的延長或停止,並提供菌生長的空間。
釀造場所通風與避免日光直射是必要的,利用樹蔭、地下室,甚至有人會把釀醋的容器半埋於庭院的土中,都可以考慮。車庫、倉庫等悶熱及日光直射等場所則絕對不宜。

3.適當的覆蓋
製麴與醋酸醱酵均為好氧程序,需供應足量的氧氣,至於酒精醱酵的過程,雖不需要提供氧氣,但要使二氧化碳氣體得以釋放,因此應以可通氣的布覆蓋,但絕對不可以密封
另外,蠅類孳生致使長蛆,是自家釀造(酒、醋、醬油、豆腐乳等)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避免選擇在蠅類孳生的環境中釀醋。在釀造的各階段,均應對容器進行適當的覆蓋,避免蒼蠅及果蠅產卵於其中

4.使用高活性醋酸菌種
醋酸可抑制雜菌的生長,但5%酒精對雜菌的抑制能力不強,所以,所接入的醋酸菌種活性愈高,就能愈快將酒水變成醋,避免雜菌污染。
在連續釀醋時,可挑取生長良好前一批醋液表面的活性菌膜接種,接種量要足夠,使新的菌膜可在3天之內長出。如果無活性菌膜時,可取4份酒水(酒精度約10%)與4份食醋混合煮沸,放涼後接入1份醋酸菌液,事先培養數天活化菌種,再以此菌液接種於已稀釋為5度的酒水中。

5.收穫醋液的時機
醋酸菌醱酵並不是愈久愈好,過久的培養會降低醋酸濃度。溫度會影響收穫醋液的時間,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在26~30°C之間,溫度過高或過低,釀醋的效率均降低,需要較長的醱酵時間。
產業上利用滴定測定酸度決定收穫的時間,自行在家釀醋就只能用聞、嚐等方式或憑經驗進行操作。原則上醱酵液若已無酒味,或已有相當濃度的醋味,則可考慮收取醋液,以免過度培養。

6.容器的選擇
醋對金屬具有腐蝕性,可以用木桶、玻璃、陶瓷等容器,但忌用金屬容器釀醋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i3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